矿用电缆外观检查的技巧

矿用电缆外观检查是预防故障的核心环节,需结合目视观察、触感判断、工具辅助,针对井下复杂环境(如潮湿、机械冲击、腐蚀性气体)精准识别隐患。以下是关键检查步骤及操作规范:


一、目视检查:表面损伤与结构异常

  1. 护套完整性
    • 划痕与裂纹:重点检查电缆弯曲部位(如设备连接处、巷道拐角),若护套纵向裂纹长度>50mm或深度>1mm,需立即停用。
    • 鼓包与变形:观察护套是否局部膨胀(可能因内部绝缘层受热膨胀或进水),鼓包直径>10mm需拆解排查。
  2. 标识与颜色
    • 标志清晰度:确认电缆表面印制的型号、电压等级、生产日期未磨损(参考GB/T 6995标准),模糊不清需重新喷涂标识。
    • 颜色变化:长期暴露区域护套若发黄、发脆(老化征兆),测试其拉伸强度(应≥12MPa,MT 818要求)。

二、触感检查:硬度与弹性评估

  1. 护套弹性测试
    • 用手按压电缆表面,正常橡套应迅速回弹,若按压后留下明显凹痕(恢复时间>30秒),表明材料已老化。
    • 移动设备电缆(如采煤机拖拽电缆)需重点检查弯曲半径处硬度,若局部硬化(邵氏硬度变化>5HA),预示疲劳断裂风险。
  2. 内部结构触诊
    • 沿电缆长度方向缓慢捏压,感知内部导体是否断股或绞合松散(手感有“空鼓”或“颗粒感”),此类问题易引发局部过热。

三、工具辅助:精准量化缺陷

  1. 测量工具应用
    • 游标卡尺:测量护套厚度,允许偏差≤标称值10%(例如标称6mm护套实测<5.4mm需更换)。
    • 放大镜/内窥镜:检查细微裂纹或接头内部氧化(铜导体发黑为氧化征兆,电阻可能超标)。
  2. 红外热像仪检测
    • 对电缆全程扫描,温差>5℃的区域标记为疑似故障点(如接头处温度高于环境15℃需紧急处理)。

四、环境适应性检查

  1. 防爆密封状态
    • 检查防爆接线盒隔爆面是否生锈或划伤(划痕深度≤0.1mm),密封圈压缩量应达30%-40%,老化龟裂需更换。
  2. 腐蚀与生物侵害
    • 井下淋水区电缆检查化学腐蚀(如硫化物导致的护套粉化),沿海矿区需额外关注盐雾腐蚀(表面白色结晶需用pH试纸检测酸碱度)。
    • 鼠蚁啃咬痕迹:齿痕深度>护套厚度50%的区段必须截断重接。

五、记录与后续处理

  1. 缺陷分类与标记
    • 使用三色标签法:红色(立即停用)、黄色(限时修复)、绿色(观察使用),并在电缆上绑扎对应标签。
    • 拍摄高清照片并标注GPS位置(适用于长距离巷道电缆),便于追溯管理。
  2. 临时修复与上报
    • 小范围破损(<20mm²)可用陶瓷化硅橡胶带缠绕3层(每层重叠50%),并记录修复时间,72小时内安排永久性硫化处理。
    • 发现重大隐患(如护套贯穿性破损)需启动应急预案,同步上报安全监管部门。

示例案例

某煤矿井下采区电缆因顶板掉落石块划伤护套,检查发现:

  • 划痕长度80mm,深度1.5mm,内部绝缘层裸露;
  • 红外测温显示损伤点温升8℃;
  • 使用冷缩接头临时修复,6小时后更换整段电缆,避免短路事故。

总结

矿用电缆外观检查需**“看、摸、测、记”四步联动**,结合环境特点针对性排查。建议每月至少一次全面检查,并建立数字化巡检系统,通过AI图像识别自动对比历史数据,提升缺陷发现率30%以上。

友情链接:

联系我们

咨询热线:18202220288

企业邮箱:1060953909@qq.com

地址:河北省邯郸冀南新区中电子科技园纬六路南侧,经三街西侧

版权所有

客服
热线

18202220288
7*24小时客服服务热线

关注
微信

添加好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