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通电缆载流量低可从电缆自身属性和外部环境两方面进行改进,以下为你详细介绍:
优化电缆自身属性
-
增大线芯面积:线芯面积和载流量呈正相关关系,增大线芯面积能有效增加载流量。例如,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将电缆更换为线芯截面积更大的规格,可提升其载流能力。
-
采用高导电材料: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存在差异,使用高导电材料制作线芯可提高载流量。如将铜线电缆改为铝线电缆,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,载流量可提高30%;对于载流量要求更高的场合,可采用银线做电缆。
-
选用耐高温、导热性能好的绝缘材料:一般绝缘材料耐高温温度可达100摄氏度以上,但实际操作中为保证安全会降低使用温度。采用耐高温且导热性能好的绝缘材料,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,提高电缆的载流量。不过不同国家对于降低后的使用温度标准有所不同。
-
减少接触电阻:在电缆的安装环节,确保金属导体对接或压接时,有足够的接触面积和压强,可降低电缆阻抗产生的损耗,进而减少接触电阻,提高载流量。
改善外部环境
-
合理安排电缆间距:多条电缆相隔太近,会使电荷在流通时集中在导线的某个地方,而非均匀分布,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电缆的载流量。同时,电荷聚集会产生大量的热,进一步使电流量降低。因此,适当加大电缆间的间距,能避免上述问题,提高载流量。
-
选择合适的铺设场所:外部环境温度会影响电缆载流量,温度越高,载流量越低。所以应选择散热比较好的地方铺设电缆,如远离热源、选择地温较低的地理位置等。此外,在铺设时添加一些导热的介质,也有助于电缆散热,提高载流量。
针对高压单芯电缆的特殊方法
-
采用合理的电缆排列配置方式:不同的电缆排列配置方式对金属护套的涡流损耗有影响。例如,一回电缆采用直角三角形布置涡流损耗最小;二回电缆平列一层相序正向布置、层叠相序反相布置时涡流损耗小。通过合理的排列配置,可减少涡流损耗,提高电缆载流量。
-
采用合理接地方式和分段长度:对于110kV及以上高压单芯电缆,金属护套应采用单点接地或交叉互联接地的接地方式,且交叉互联段内电缆长度应尽量均分。这样能有效减少电缆金属护套的环流损耗,提高电缆载流量。例如,采用单点接地方式时,电缆的环流损耗为0,载流量会相应提高;若采用两端直接接地方式,环流损耗增大,载流量会相对减少。